武夷山茶艺表演
武夷山茶艺表演是一种展示武夷茶文化和武夷茶艺的活动,通常在一些茶文化节、茶艺大赛、茶馆或茶园等场合举行,由专业的茶艺师或茶人进行。武夷山茶艺表演的特点是以武夷岩茶为主要茶品,以紫砂壶和白瓷盖碗为主要茶具,以高温高冲高倒的方法进行冲泡和品饮,同时配合一定的程序和技巧,展现出武夷岩茶的香气、色泽、滋味和岩韵。
武夷山茶艺表演的历史
武夷山茶艺表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,当时武夷山已经是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,也是贡茶的重要来源。唐代文人孙樵在《送茶与焦刑部书》中提到了武夷山的“晚甘侯”茶,宋代文人苏轼、范仲淹、朱熹等都曾在武夷山采茶、斗茶、赋诗,留下了许多关于武夷茶艺的著作和摩崖石刻。元代朱元璋下令禁止制作团饼茶,改为直接冲泡散条茶,开启了中国散茶生产和泡茶法的新时期。明代武夷山建立了御茶园和官焙局,武夷岩茶成为朝廷贡品和民间佳饮。清代武夷岩茶继续发展壮大,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也被广泛传播到海外。
武夷山茶艺表演是一种展示武夷茶文化和武夷茶艺的活动,通常在一些茶文化节、茶艺大赛、茶馆或茶园等场合举行,由专业的茶艺师或茶人进行。武夷山茶艺表演的特点是以武夷岩茶为主要茶品,以紫砂壶和白瓷盖碗为主要茶具,以高温高冲高倒的方法进行冲泡和品饮,同时配合一定的程序和技巧,展现出武夷岩茶的香气、色泽、滋味和岩韵。
武夷山茶艺表演的流程大致如下:
焚香静气:在开始表演前,先用香炉点燃一柱香,在空气中画出一个圆圈,然后放在桌上,表示祈求平安吉祥。同时让观众安静下来,调整心情,准备欣赏表演。
叶嘉酬宾:用盖碗或紫砂壶盛放适量的干茶叶,在观众面前展示,并邀请观众闻一闻干茶的香气。这是对观众的一种礼貌和尊重。
孟臣沐霖:用沸水高冲入盖碗或紫砂壶中,水满至略溢出,刮去表面的泡沫,在茶叶未张开时,迅速将水倒出。这是为了去除杂质和尘埃,也可以唤醒干茶。
乌龙入宫:用沸水高冲入盖碗或紫砂壶中,水量以刚好没过茶叶为宜。盖碗或紫砂壶要紧盖,不能敞开泡,以免温度过低不能将茶叶泡开。这是第一泡茶,也叫乌龙入宫,表示茶叶开始释放香气。
悬壶高冲:将第一泡茶汤高倒入公道杯中,再从公道杯中均匀地倒入各自的茶杯中。盖碗或紫砂壶要倒干净,不能留有残汤。这是为了使茶汤与空气充分接触,增加香气挥发,也为了使茶汤温度适中,便于品饮。
春风拂面:用沸水再次高冲入盖碗或紫砂壶中,水量以刚好没过茶叶为宜。盖碗或紫砂壶要紧盖,不能敞开泡。这是第二泡茶,也叫春风拂面,表示茶叶开始张开。
重洗仙颜:将第二泡茶汤高倒入公道杯中,再从公道杯中均匀地倒入各自的茶杯中。盖碗或紫砂壶要倒干净,不能留有残汤。这是为了使茶汤与空气充分接触,增加香气挥发,也为了使茶汤温度适中,便于品饮。
若琛出浴:用沸水再次高冲入盖碗或紫砂壶中,水量以刚好没过茶叶为宜。盖碗或紫砂壶要紧盖,不能敞开泡。这是第三泡茶,也叫若琛出浴,表示茶叶已经完全张开。
玉液回壶:将第三泡茶汤高倒入公道杯中,再从公道杯中均匀地倒入各自的茶杯中。盖碗或紫砂壶要倒干净,不能留有残汤。这是为了使茶汤与空气充分接触,增加香气挥发,也为了使茶汤温度适中,便于品饮。
关公巡城:用沸水再次高冲入盖碗或紫砂壶中,水量以刚好没过茶叶为宜。盖碗或紫砂壶要紧盖,不能敞开泡。这是第四泡茶,也叫关公巡城,表示茶叶已经达到最佳状态。
韩信点兵:将第四泡茶汤高倒入公道杯中,再从公道杯中均匀地倒入各自的茶杯中。盖碗或紫砂壶要倒干净,不能留有残汤。这是为了使茶汤与空气充分接触,增加香气挥发,也为了使茶汤温度适中,便于品饮。
三龙护鼎:用沸水再次高冲入盖碗或紫砂壶中,水量以刚好没过茶叶为宜。盖碗或紫砂壶要紧盖,不能敞开泡。这是第五泡茶,也叫三龙护鼎,表示茶叶已经达到最佳状态。
喜闻幽香:将第五泡茶汤高倒入公道杯中,再从公道杯中均匀地倒入各自的茶杯中。盖碗或紫砂壶要倒干净,不能留有残汤。这是为了使茶汤与空气充分接触,增加香气挥发,也为了使茶汤温度适中,便于品饮。
鉴赏三色:将第六泡茶汤高倒入公道杯中,再从公道杯中均匀地倒入各自的茶杯中。盖碗或紫砂壶要倒干净,不能留有残汤。这是为了使茶汤与空气充分接触,增加香气挥发,也为了使茶汤温度适中,便于品饮。同时让观众欣赏茶汤的色泽、叶底的形态、杯底的香气。
初品奇茗:拿起茶杯,在观众面前展示,并邀请观众一起品尝第六泡茶汤。这是对观众的一种邀请和分享。